青山埋忠骨 缅怀祭英烈 ——赴随县三里岗镇革命烈士陵园采访见闻
随县三里岗镇吉祥寺村回龙湾(徐斌摄)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杨文明 通讯员 罗可启
云掩山峦雨濛濛,清明时节祭英烈。40多年前,每年清明节,记者都会随学校组织的祭扫烈士墓活动到佛爷岭祭奠烈士或到新寨战场遗址凭吊先烈,听革命烈士的战斗故事和英雄事迹,一年一年逐渐理解和认识了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的坚贞理想和精神追求。
4月8日,又逢清明时节,记者再次来到随县三里岗镇佛爷岭上的革命烈士陵园,怀着崇敬的心情缅怀先烈,细细聆听先烈们的战斗故事和英雄事迹。
青山有幸埋忠骨
三里岗镇位于随州市西南部,大洪山北麓,是随县、京山、钟祥三县市的结合部。大洪山雄居荆楚腹地,北扼襄随走廊,南瞰江汉平原,自古以来是一个交通要道,也是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和革命战争时期,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刘店自卫战、江汉军区新寨歼灭战、元宝寨争夺战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这里与日寇和国民党反动派军队进行多次战斗,许多革命先烈英勇牺牲,长眠于此,有姓可考的达29人。在三里岗镇,赵基梅、华夫、张指导员、吴江秋、刘天聪五烈士老少皆知,他们的英雄事迹人人熟记于心。
赵基梅烈士,1909年出生,湖北麻城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川陕苏区反“围攻”和长征,作战勇敢,屡建战功。1947年8月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2纵队司令员,率部挺进大别山。12月兼任江汉军区司令员,率部西越平汉铁路向江汉地区展开,所率部队所向披靡,半月歼敌4000人,先后解放桐柏、枣阳、京山、钟祥等9座县城。由于长期战争环境和忘我工作,他积劳成疾,得了严重的胃病,后又患了重感冒,1947年12月27日在三里岗尚店病逝,时年38岁。
烈士陵园内华夫烈士,是江苏南京人,1913年出生。生前任江汉行署副主任,江汉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他谦虚谨慎,英勇顽强,因解放战争时期,物质生活艰苦,医疗条件差,劳累过度,身患疾病,医治无效,于1947年冬病逝于双河周家湾,葬于长岗庹家罗家台村。1968年三里岗区人民政府修建伏岭烈士陵园,将其遗骨迁葬于此。
烈士陵园有位“刘胡兰式女英雄”吴江秋。吴江秋1925年出生于安陆县,上初中时,吴江秋就参加了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6岁时,上级党组织委派吴江秋到京山县晏店区工作,先后任晏店区委宣传委员、区委副书记等职务。1943年7月17日晚上,正在开会的吴江秋和刘天聪等七人被敌人包围、被捕。吴江秋在关押地三里岗贺家湾经受了一个多月的严刑拷打和威胁利诱,她始终坚贞不屈,终被敌人杀害。吴江秋烈士牺牲时年仅19岁。
刘天聪烈士(出生年月不祥)是京山县马河村人。1937年参加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任京山县晏店区委书记。他被捕后关押在回龙湾。敌人对坚贞不屈的刘天聪束手无策,在吴江秋被害的第三天早晨,敌人在三里岗河口店对面的象王山下将刘天聪活埋。
烈士陵园内还有位不知名的烈士张指导员。姓名及出生年月不详,是新五师一团某连指导员。他英勇杀敌,1947年4月在尚店元宝寨与国民党六纵队作战中不幸牺牲,葬于当时尚店街的凤凰嘴。 1967年4月,三里岗区人民政府将五烈士遗骨安葬于佛爷岭下,修建了伏岭烈士陵园。为便于后人祭扫,2006年,三里岗镇人民政府将伏岭烈士陵园迁至集镇东头的柳树塆四组,更名为三里岗革命烈士陵园。五烈士的骨骸仍安葬在伏岭烈士墓内。两处烈士墓均为三里岗镇中小学生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红色记忆烙心中
大洪山下逶迤群山中,离三里岗镇区10多里的伏岭革命烈士陵园,掩映在绿树丛中,水泥硬化的通村公路从陵园旁经过。一处相对平缓的坡地上,1967年4月5日修建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革命烈士纪念碑高高地矗立陵园中央,纪念碑北侧是赵基梅、华夫、张指导员、刘天聪、吴江秋烈士的墓地。每个烈士墓上,插着往年扫墓时群众带来的已褪去色彩的花枝,还有七八枝新插的色彩鲜亮的花枝,说明了烈士们没有被遗忘!伏岭村党支部书记晏仁勇告诉记者,每年清明节前,村委会都会组织人力清理烈士陵园杂草树枝,方便群众给烈士扫墓。
晏仁勇介绍,赵基梅烈士有兄弟三人,都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赵基梅有一个儿子赵小平,在贵州省工作,第一次来三里岗祭扫父亲的墓时,专门将墓土带回去一捧。随后,他每隔10年便会来三里岗为父亲扫墓。
70岁的老党员汪呈祥,是伏岭村原生产队长。他娓娓道来,讲述了烈士陵园修建过程和群众为烈士扫墓的故事。解放战争时期,江汉军区司令员赵基梅在三里岗尚店火石冲病逝。解放后,为纪念在三里岗牺牲的革命烈士,1964年,原三里岗区人民政府在佛爷岭修建烈士陵园,将赵基梅的墓迁移到伏岭烈士陵园,随后将分散在镇区内的华夫、张指导员、刘天聪、吴江秋烈士的墓迁移到陵园内,1967年进行过翻修,随后又多次整修过。汪呈祥和附近村民每年都自发地来维护陵园,为烈士扫墓,祭奠逝去的先烈们。“革命英雄抛头颅洒热血,为革命献出了生命,我们应该纪念他们。没有革命烈士,就没有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汪呈祥感慨地说。
在烈士墓前,记者和随行的镇、村干部一起,向烈士默哀,三鞠躬,愿烈士们安息!
吉祥寺村党支部书记张国勇带领记者来到杨家桥附近(原河口村)一处公路旁,寻访烈士刘天聪、吴江秋牺牲地。张国勇指着山边厂房介绍,刘天聪烈士被关押的回龙湾遗迹上已经建起了现代化的香菇生产出口工厂;指着东面象王山不远处一块油菜地介绍,油菜地坡上面就是曾经安葬刘天聪烈士的地方,现在是灌木丛。附近的村民都知道刘天聪、吴江秋烈士的关押地和牺牲地。
原河口村小学校长王学高详细讲解了刘天聪、吴江秋烈士的事迹。王学高的爷爷王焕业和大伯王家兴得知刘天聪被敌人活埋,待敌人走后,两人将刘天聪的遗体刨出来,选了一个地方进行安葬。1967年4月,刘天聪的墓地迁到伏岭革命烈士陵园内。
关押过吴江秋的贺家湾,现有四五户人家,都是红砖瓦房,只有一间五六个平方米的农家牛栏依然是过去青砖黑瓦的民房,墙壁有些剥落,留下历史的沧桑和时代印记。张国勇、王学高指着这间老屋说,这是贺姓祖居仅保留下来的一处古屋。吴江秋烈士戴着手铐脚镣在这间小屋关押了一个多月。
村民邹泽元今年70岁,听说了记者的来意,指着不远处山冲田边说,那里曾经有棵大梨树,吴江秋被国民党反动派枪杀后就埋在大梨树旁。现在,大梨树虽然不在,但烈士们的故事,却在干部群众间一直传颂着,烈士们的名字,永远烙在菇乡人民心中。
随行的三里岗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罗可启曾经遍访过战斗遗址,他整理过详细的烈士材料和战斗故事,参与编辑过三里岗镇地方志和红色记忆校本教材。他有声有色地讲述了江汉军区新寨歼灭战惨烈的战斗情景,令记者仿佛来到激烈的战场,眼前一个个英勇杀敌的身躯,一幕幕冲锋陷阵的场景,令人肃然起敬......
一处处镌刻着红色记忆的土地,一个个感人至深的英雄故事,每到一处,每听一次,对党员干部和青少年学生都是一种精神上、思想上的洗礼,为我们提供了永不枯竭的精神源泉。
革命精神代代传
4月8日上午,当记者来到位于三里岗镇居委会柳树塆山岗上的三里岗革命烈士陵园时,正好碰到税务部门和三里岗中心卫生院党员干部一起祭扫烈士墓,联合开展学党史主题党日活动。他们向革命烈士默哀敬礼,敬献花篮,重温入党誓词,聆听英雄故事。带队的随县均川税务分局局长、党支部书记吴晓东告诉记者:“到革命烈士陵园扫墓,缅怀先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从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传承红色精神,牢记初心使命,激发爱国热情,扛起责任担当。”
2006年,三里岗镇人民政府将伏岭烈士陵园迁至集镇东头的柳树塆旁,更名为三里岗革命烈士陵园后,镇区干部群众不用再跋山涉水,走10多里山路去祭奠英烈了。每年清明节前后,镇直部门干部职工和附近群众都自觉去为烈士扫墓。
清明节前学校扫墓时敬献的花圈静静地靠在烈士墓碑前,群众扫墓带来的塑料花枝插在坟头。镇宣传委员许宝明介绍,每年清明节前,三里岗教育部门组织中小学生前来扫墓,祭奠英烈,进行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学校还组织编写《红色记忆——三里岗篇》校本教材,英雄故事、英雄事迹、英雄名字,都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革命英雄的红色精神流淌在一代又一代菇乡人的血液里.....
特别是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和党史学习教育后,镇直部门纷纷组织党员、干部在革命烈士陵园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缅怀革命先烈,接受思想洗礼,汲取红色力量,传承红色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时代使命。

菇乡有英烈 浩气永长存


图片1-三里岗革命烈士陵园
图片2-伏岭革命烈士陵园
随县三里岗镇位于随州市西南部,大洪山北麓,是随县、京山、钟祥三县市的结合部。随岳高速、麻竹高速、汉十高速、212省道、333省道穿境而过。全镇版图面积318平方公里,境内交通便利,群山起伏,物产丰富,自古以来是一个交通要道,也是兵家必争之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这里与国民党军队进行多次战斗,许多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英勇战斗,最终长眠于此。
本版文字/随州日报全媒记者杨文明、通讯员罗可启
本版图片/随州日报全媒记者徐斌

为了更好的怀念
——三里岗革命烈士陵园迁建记
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新中国的成立血洒沃土,为国捐躯。大洪山下三里岗镇,也是一处革命的热土,许多英雄人物和故事传颂至今。
赵基梅、吴江秋、刘天聪等革命先烈牺牲在大洪山的怀抱。他们的名字老少皆知,他们的英雄事迹人人能讲。
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记忆,1964年,原三里岗区人民政府在镇北约6公里处的佛爷岭修建伏岭革命烈士陵园,将赵基梅烈士墓从尚店火石冲迁移到伏岭革命烈士陵园。1967年清明节前进行整修时,又将分散在镇区内的华夫、张指导员、刘天聪、吴江秋烈士的墓迁移到伏岭革命烈士陵园内,集中安葬。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革命烈士纪念碑高高地矗立陵园中央,纪念碑北侧是赵基梅、华夫、张指导员、刘天聪、吴江秋烈士的墓地。
为了更好地缅怀先烈,方便后人祭扫,2006年,在曾都区委区政府的关怀,市、区老促会、民政局、扶贫办的支持下,三里岗镇人民政府将伏岭革命烈士陵园迁至集镇东头柳树湾四组,更名为三里岗革命烈士陵园。烈士的遗骨仍然安葬在伏岭革命烈士陵园内,三里岗革命烈士陵园每位烈士墓地只取了少量墓土,重新修建而成。
迁建三里岗革命烈士陵园时,社会各界人士、三里岗企业家、群众纷纷捐款资助。赵基梅烈士之子赵小平、儿媳妇徐亚萍捐款3000元。
举目远眺,三里岗革命烈士陵园,气势恢宏,魁伟壮观。该陵园距镇区一公里,2006年10月动工兴建,12月9日验收峻工,总投资16.8万元,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由登山台阶、绿地翠柏和陵园三部分组成。陵园面积约800平方米,设有石砌围墙镂花栏杆、花坛、走道、瞻位、烈士墓、纪念塔。
纪念塔建在陵园中央,分为塔座、塔台、塔身,高12米。比例协调,砖混构筑,灰白色瓷砖贴面。正面镶嵌楷书“革命先烈永垂不朽”八个大字。陵园内东北侧为赵基梅、华夫、张指导员、吴江秋、刘天聪五位革命烈士的墓地。

一举端掉国民党军队大洪山下军火库
江汉独立旅新寨战斗
江汉独立旅新寨战斗
新寨,位于三里岗镇西南5公里,大洪山主峰东侧万家坪村一组,这里东临江汉平原,西靠大洪山,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1942-1945年,国民党第六纵队司令曹勖所属的两个连140多人,驻扎新寨(许家河村),守护新寨武器弹药库。寨内设有修械所、铁工所、印刷厂等机构。寨上有草房、瓦房51间,其中40多间存放重机枪、步枪、地雷、手榴弹、子弹、军衣、布匹等,足够三个师的武器装备和弹药。
1945年10月,江汉独立旅根据大洪山游击支队的侦察,决定分三路进攻新寨:一团和大洪山游击支队为攻寨主力;二团在寨东切断来自柳林方向国民党援军来路(20世纪90年代,三八大队至风尖子一带随处可见当时战场遗留下的战壕),并负责解决新屋湾修械所和八墙湾印刷厂之敌;三团插入新寨西北,狙击茅茨畈方向的国民党援军。
10月8日中午,战斗打响。一团和大洪山游击支队将新寨包围,支队长苏庆扬率部顶着湿棉被、湿棉袄猛攻寨南炮楼,因守军弹药充足,工事坚固,一天6次进攻都未奏效,一团和支队伤亡110多人。次日,江汉独立旅乘敌吃饭之机,一举攻破南炮楼。东炮楼由一个营组织爆破,两炮楼的失守,新寨之敌完全陷入孤立境地。
江汉独立旅在东西山头以山炮向寨内轰击,并切断守军水源,同时开展政治攻势。江汉独立旅还释放一个被俘守军炊事员回寨,将劝降信转交留守处。由于留守处主任负伤,一日本顾问被炸死,加之寨内断水,守军被迫于11日上午打开南门投降。
这次战斗,除生俘70多人外,其余守敌全部被击毙,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银元和军用物资,随南县爱国民主政府组织民夫500多人,历时十几天将战利品运往京山县新市镇八字门村。

赵基梅:战功卓著鞠躬尽瘁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赵基梅历任八路军第129师386旅771团政治处主任,独立游击支队司令员兼晋冀豫军区第5军分区司令员,先后参加晋东南反“九路围攻”、磁武涉林等战役战斗。1940年4月任八路军第2纵队新编第3旅副旅长,参加冀鲁豫边区反“扫荡”。后任新编第3旅代理旅长,率部进至鲁西南地区恢复和发展抗日根据地。1941年起任八路军第115师教导员第7旅政治委员兼冀鲁豫军区第8军分区司令员和政治委员、第7军分区政治委员、第5军分区司令员,继续坚持鲁西南地区游击战争。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7纵队副司令员,参加出击陇海路、定陶、巨(野)金(乡)鱼(台)、豫北攻势等战役。1947年8月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2纵队司令员,率部挺进大别山。12月兼任江汉军区司令员,率部西越平汉铁路进入江汉地区,在大洪山周边,配合大别山主力部队反“围攻”斗争。所率部队所向披靡,半月歼敌4000人,先后解放桐柏、枣阳、京山、钟祥等9座县城。
由于长期身处艰苦的战争环境和忘我工作,他得了严重的胃病。尽管身体十分虚弱,他还是同战士们一起同吃“大锅饭”,配给他的马总是让给伤病员骑。在挺进大别山的艰苦斗争中,他又患了重感冒,躺在担架上指挥作战。后转肠梗阻,病情加重,由于缺医少药,1947年12月27日在随县三里岗尚店病逝,时年38岁,遗体安葬在尚店火石冲。
积劳成疾、鞠躬尽瘁,是赵基梅烈士革命生活的真实写照,是后人缅怀奋勇前行的力量源泉。
赵基梅烈士的墓地1964年从尚店火石冲迁移到伏岭革命烈士陵园,2006年又迁移到三里岗革命烈士陵园内。

吴江秋:刘胡兰式女英雄

曾经关押吴江秋烈士的房子,老房子的一面墙还保存至今。
吴江秋烈士是个女同志,安陆县人,1925年出生,城市贫民出身。上初中时,吴江秋就参加了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6岁时,上级党组织派吴江秋同志到京山县晏店区工作,先后任晏店区委宣传委员、区委副书记等职务。
1940年,国民党六纵队在京山县被新四军打垮后,逃到京随边界,疯狂破坏我革命根据地的组织建设。1943年7月17日晚上,吴江秋和区干部们正在开会,被敌人包围了。当时被捕的有吴江秋、刘天聪等七人。敌人连夜将被捕的革命者押到三里岗镇河口村,关在回龙湾和河口店,不久又将吴江秋和另外两个女同志转到国民党军司令部(贺家湾)关押。吴江秋在贺家湾经受了一个多月的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她始终坚贞不屈。敌人想尽办法让她投降不成,便决定杀害她。在受害的前一天晚上,她高唱了一夜的革命歌曲。临刑时,她昂首挺胸地走过贺家湾对门的一条田埂,过了小河在一个小山嘴的大栎树下,她面不改色地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敌人的枪响了,罪恶的子弹洞穿了吴江秋的胸部和头部。河口村贺家湾的贫苦农民目睹了吴江秋英勇就义的过程,流下了悲愤的泪水,并将她的遗体安葬在附近山坡上。
1967年4月清明节前,三里岗区人民政府修建伏岭烈士陵园时,将其遗骨迁葬到伏岭革命烈士陵园。这位英姿飒爽的年轻革命女干部,牺牲时年仅19岁,被菇乡群众称为“刘胡兰式女英雄”。

张指导员:无名英雄勇杀敌拼将热血写春秋
在三里岗革命烈士陵园,有一位无名英雄——张指导员,姓名及出生年月都不详,是新四军第五师一团某连指导员。
1947年,他所在队伍在随县三里岗尚店元宝寨与国民党六纵队作战,他奋勇杀敌,冲锋在前,不幸壮烈牺牲,葬于当时尚店街附近凤凰嘴。
张指导员是千千万万为革命捐躯的革命先烈之一,他们的英雄事迹深深地感动着三里岗人民群众。解放后,当地群众非常怀念为革命牺牲的英雄烈士,决定立碑纪念。1952年8月,尚店人民为纪念“八一”建军节,特立碑纪念无名英雄张指导员,并刻下碑文。
张同志:
你为人民洒热血,抛头颅,牺牲了生命。你的形象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现在我们在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已翻了身,你的血没有白流。我们要继承你的革命遗志,积极地抗美援朝,建设祖国,巩固工农联盟,永远跟共产党走,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你的精神是不死的,你的牺牲是光荣的。同志啊,你安息吧!
尚店全体人民
一九五二年八月一日
1947年,他所在队伍在随县三里岗尚店元宝寨与国民党六纵队作战,他奋勇杀敌,冲锋在前,不幸壮烈牺牲,葬于当时尚店街附近凤凰嘴。
张指导员是千千万万为革命捐躯的革命先烈之一,他们的英雄事迹深深地感动着三里岗人民群众。解放后,当地群众非常怀念为革命牺牲的英雄烈士,决定立碑纪念。1952年8月,尚店人民为纪念“八一”建军节,特立碑纪念无名英雄张指导员,并刻下碑文。
张同志:
你为人民洒热血,抛头颅,牺牲了生命。你的形象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现在我们在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已翻了身,你的血没有白流。我们要继承你的革命遗志,积极地抗美援朝,建设祖国,巩固工农联盟,永远跟共产党走,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你的精神是不死的,你的牺牲是光荣的。同志啊,你安息吧!
尚店全体人民
一九五二年八月一日

刘天聪:坚定信念宁死不屈
刘天聪烈士,京山县马河村人,长工出身,出生年月不详。1937年参加革命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生前任京山县晏店区委书记,为革命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刘天聪和吴江秋同志都是中共京山县晏店区委干部。1943年7月17日晚,他和吴江秋同志开会时同时被捕。敌人对刘天聪等人进行了一个多月的严刑拷打和审讯。面对敌人惨无人道的刑讯逼供,刘天聪始终坚贞不屈。敌人束手无策,在吴江秋同志被害的第三天早晨,活埋了刘天聪同志。
那天清早,敌人在河口店对门的象王山下挖了一个坑,把刘天聪同志推到坑边后。国民党军大队长晏永宽还是不死心,想从刘天聪嘴里得到一点东西,对刘天聪说:“限你三分钟考虑好,你投降不投降?只要你告诉我一点情况,我可以把你放走。”刘天聪沉着坚定地回绝说:“没有什么考虑的!只有革命的共产党员,没有投降的共产党员。”说完高呼:“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话音还未落,刘天聪同志的腰部被打了一锄头,刘天聪痛苦地倒在土坑中。刘天聪,这个优秀的共产党员、坚贞不屈的共产主义革命战士就这样被敌人活埋了。
村民王焕业得知刘天聪被敌人活埋后,和大儿子王家兴两人偷偷地将刘天聪刨出来,选了一个好点的地方进行安葬。1967年4月,刘天聪的墓地迁到伏岭革命烈士陵园内。

华夫:热血为革命积劳献青春
华夫烈士,江苏南京人,1913年出生。
青年华夫怀揣报国志,投笔从戎。为革命,一腔热血,听召唤,转战各地。生前任江汉行署副主任,江汉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他谦虚谨慎,英勇顽强,因物质生活艰苦,医疗条件差,劳累过度,身患疾病,医治无效,于1947年冬病逝于随县长岗庹家村,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病逝时年仅34岁。
1967年,三里岗区人民政府修建伏岭烈士陵园时,将其遗骨迁葬到伏岭革命烈士陵园。当年开棺时,还发现了华夫同志的一枚私章。

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刘店自卫战
1939年到1940年,李先念率领的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了以随南九口堰、安陆白兆山为中心的地跨随县、安陆、京山等县市的抗日敌后根据地,革命力量不断发展壮大。
1940年,国民党政府不容许已经强大起来的新四军第五师继续发展,屡次发动反共围剿,计划于1941年底全歼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摧毁豫鄂边区抗日根据地。
1941年1月16日,蒋介石的嫡系新二军(军长陈大庆)一一0师、一九六师、暂十六师和独立十四、十九旅,自桐柏山南下,其先头部队先后占领随南柳林店、刘店、古城畈等地。新四军挺进纵队出于自卫,第三团之一部配合随南独立营于2月1日黄昏时到达刘店。是时,驻扎在刘店关帝庙和街道的国民党驻军正在庆祝春节,有的在打麻将,有的在划拳喝酒。三团神速包围其驻地,国民党军措手不及,经过半小时激战,歼灭国民党军一个团,击退国民党军六纵队的两个支队,俘敌500多人,活捉副团长、营长各一名。
战斗中,随南办事处组织古刘区(刘店、古城畈)群众为新四军送饭送水、抬担架、作向导,支援前线。随南独立营配合主力部队作战,掩护群众转移伤员。
这场战斗被称之为刘店自卫战,是皖南事变后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反击国民党军的第一仗,对于击退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的反共高潮,扭转白兆山抗日根据地局势,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县三里岗镇吉祥寺村

随县三里岗镇吉祥寺村